校园英语杂志社 > 优秀论文 >

基于雨课堂的外语智慧课堂构建思路和教学实践

  【摘要】在移动互联和大数据等新技术环境下如何发展智慧教学,构建智慧课堂已经成为新的教育课题。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利用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在大学英语读写课程中实施智慧教学,构建雨课堂支持下的外语智慧课堂和全新的教学模式。本文旨在帮助外语教师优化课堂,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效外语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实现智慧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雨课堂;智慧课堂;教学环境;个性化学习
  【作者简介】王文娟(1980-),女,皖西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应用语言学、大学英语教学。
  【基金项目】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8年度大学英语教研项目“基于雨课堂的外语智慧课堂构建和实践研究——以大学英语读写课程为例”(项目编号:2018110119)。
  一 、智慧教育和智慧课堂的研究现状
  随着移动互联、云平台、大数据等新技术的飞速发展, 智慧教育引领技术变革下教育的发展,成为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的教学研究重点。祝智庭(2012)提出,通过信息技术的力量创造具有一定智慧的时空学习环境,促进学习者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智慧课堂无疑是技术与智慧融合的最佳途径,其构建是实现智慧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
  国内许多专家、学者试图从不同的角度来诠释智慧课堂。唐烨伟等总结出智慧课堂的概念:在信息网络技术的支持下,通过变革教学方法、将技术发展融入课堂实践教学中,构建个性化、智能化、数字化的课堂学习环境。蒋雯音等利用雨课堂构建基于学习数据分析的智慧课堂,实现个性化,高效互动的课堂和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丰富和发展了智慧课堂的理论和实践。
  二、雨课堂在外语课堂中的應用
  雨课堂将PPT、慕课和微信融为一体,实现教学全程的动态学习数据收集和分析,建立以智能手机为链接工具的教学互动新模式。凭借基于大数据的资料收集和分析,以及简单便捷高效的特点,促使雨课堂业已成为最活跃的智慧教学工具。
  笔者查阅了雨课堂2016 年 6 月正式发布至2020年7月在英语教学中应用于相关研究。以“雨课堂”“英语教学”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中检索,结果显示,有259篇期刊论文和硕博士论文,其中探讨基于雨课堂的翻转课堂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论文占很大的比重。杨芳(2017)等探究清华大学暑期夏令营开展的慕课与雨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夏海玲(2017)等提出了基于雨课堂的大学英语混合教学模式的构想。许多高校外语教师也尝试将雨课堂应用于英语专业课程,像ESP或EAP课程中。再以“雨课堂”“英语智慧教学”为关键词进行检索,结果显示,仅有27篇期刊论文和硕博士论文。本研究通过从大学英语课程的角度尝试探究雨课堂支持下的外语智慧课堂模型的构建和真实的教学实践。
  三、基于雨课堂的外语智慧教学构建的必要性和教学实践
  在现阶段,真实的大学英语学习环境存在两大问题。一方面,教师难以保证教学质量和真实地了解学生状况。高校急速发展和扩招、大学英语课时锐减、师资力量不足等诸多原因促使外语教学以大班教学为主,课堂互动性差,任课教师不可能了解和评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进程和效果。以传统的PPT为教学工具的课堂早已满足不了学习者的需求。另一方面,学生难以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移动互联环境下的各种语言学习资源和媒介铺天盖地,学习者却不知所措,不了解自己真实的语言能力和水平,盲目选择不适合的学习资源,长此以往,会消磨学习者学习语言的兴趣。
  外语智慧教学无非是利用新信息技术进行外语教学实践和语言学习。学习者适当使用新的信息技术,积极主动地学习真实语境中的语料,归纳总结规律性的语言特征实现外语知识的构建。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制定出具体的、可操作的课堂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可以是一个教学周期的或者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将教学目标扩充细化,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投入地掌握语言知识和基本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够将知识融会贯通地应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发展能力。
  笔者在2019届非英语专业学生中开展为期一学期的雨课堂实验教学,尝试构建雨课堂支持下的外语智慧课堂和全新的教学模式。现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版)第二册第二单元Section A  “The humanities: Out of date? ”为例阐述整篇文章的教学环节。
  (1)利用雨课堂的功能构建适合学科特点的智慧教学模式(见下图)。
  教师只需在个人电脑中安装雨课堂插件,即可在原有的PPT课件中修改制作雨课堂课件,安装雨课堂软件的多媒体教室秒变雨课堂。学生通过回复邀请码或扫描二维码加入教师创建的授课班级。
  课前,,教师制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制作适合雨课堂教学的PPT,通过推送预习资料以及微信端信息提醒,学生便可以合理地利用碎片化时间,随时随地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
  笔者在教授本单元知识过程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英语篇章阅读写作能力,更突出德育素质的教学目标,即帮助学生增强对人文学科作用与意义的深刻理解,培养全面发展的意识。教师在预习资料中提供两篇泛读材料——美国本科教育的课程设置和中国先秦时期“六艺”,帮助学生强调大学教育中学习人文学科的历史渊源和现实依据。同时发送学习本单元语言点的慕课视频。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精确掌握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统计分析;针对学生在阅读材料时发送的“不懂”,教师设计在课中分析讲解。
  课中,学生通过微信扫码或者输入邀请码进入教师班级,可在自己的智能手机微信端同步观看教师的课件。由于非英语专业学生不同的专业特点和对人文学科的不同态度,教师针对文科和理工科学生设计个性化的主观问题并发送到学生手机,让学生用英文打字的方式表达各自的观点。在预习语言点的基础上,教师设置了新单词和句型的单选题,要求学生限时完成题目,教师可以通过投屏在大屏幕上查看班级的答题情况,包括答题用时及排名、习题错误人数及学生的答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发送“不懂”按钮,或匿名弹幕等,便于教师调整教学进程,及时解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