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英语杂志社 > 优秀论文 >

浅谈初中英语阅读课中思维品质的培养

  【摘要】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能够通过英语阅读课程培养初中生的思维品质,本文分析了现阶段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索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实施途径,并总结培养思维品质需要注意的相关问题,真正通过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培养初中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核心素养;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思维品质的培养;需要注意的问题
  【作者简介】林真,,福州黎明中学。
  思维品质是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方面所表现的水平和特点。英语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应当不断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形成核心素养,学生则应具备且适应终身发展与社会需要的必备品格和重要能力。
  一、现阶段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英语阅读教学是提升初中生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培养其文化品格,塑造其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阅读教学的实效性至关重要。然而现阶段,阅读教学课堂中却存在以下不合理的现象:
  1. 教师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仍未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对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不够重视。教师几乎不会重视学生对背景知识的学习,只关注学生现学的新知识,并和已学过的背景知识进行有意识的联系。因此,学生在英语阅读过程中,无法用恰当的阅读策略来获取文本信息并掌握文章的内在逻辑关系,最终导致学生在阅读中不能完整准确地理解语篇,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也让学生失去了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2. 学生的阅读技巧和策略培养仍未重视。部分教师在课前对阅读策略缺少解读,课堂上把策略直接告诉学生,然后整堂课对策略置之不理。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把重点放在解读文本意思上,导致学生形成逐字逐句阅读的不良习惯。过度关注语篇的文本意思会严重阻碍学生的阅读速度,同时学生根本无法理解文本的中心大意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总之,现阶段的英语阅读教学重形式轻时效,重结果轻过程,学生缺乏真实的阅读体验。为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对学生进行语言知识的灌输,还要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质疑能力,多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帮助学生透过文本去挖掘文章的深层含义,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并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达到提高思维品质的目的。
  二、如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1. 善设疑问,培养学生深度思考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阅读内容设置一系列循序渐进,具有针对性、系统性和连贯性的问题来实施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理解文本,通过问题链来继续追问,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在联系。
  在仁爱英语八年级上Unit 4 Topic 3 Section C 的课文教学中,笔者通过设计以下问题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积极思考。
  Q1: Do you often use the Internet after class?
  Q2: How often do you use the Internet?
  Q3: What do you often do on the Internet?
  Q4: How long do you spend on the Internet every day?
  Q5: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Internet?
  Q6: Are you sure the Internet is good for us?
  笔者在课程开始时设计的这些问题主要围绕Wh-开头的特殊疑问词来设问,设计的问题层层递进,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思维,大胆想象,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课堂讨论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深入挖掘课文的内在含义。对于第6题,学生给出了不同的观点:S1:I am sure the Internet is good for us. We can learn English on the Internet. We can go shopping on it. It’s also easy for us to keep in touch with our friends and relatives. S2: I don’t think so. The Internet is not good for us. Some people spend too much time on it. It’s not good for their eyes. And Some people are cheated by others on the Internet. The information on it is not all true. 通過这些探讨,不仅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 创设思辨氛围,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批判性阅读是指读者对作者的态度、观点和文章的风格特点等作出判断,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核心素养的高低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关系。批判性阅读是一种积极的个性化阅读,它注重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参与、独立研究、反思质疑、分析与评价,而不是单纯、被动地接受信息和记忆所读内容。大部分学生认为课文知识就是“真理”,全盘接受教师的讲解,无法对所学知识的准确性进行批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实践经验突破思维定势,质疑权威。
   仁爱版八年级下Unit 5 Topic 1 Section D的文章主题是“Beijing Opera”,学生通过了解京剧的形成、特点以及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对京剧有了进一步认识。文章第二段出现了一句话:“However, more young people are becoming interested in it nowadays.”笔者班上就有学生提出质疑:“Now lots of people like pop music and hip-pop. They know little about Beijing Opera. Why does it say that people are becoming interested in it?”笔者很支持学生对此观点提出批判质疑,并鼓励学生通过上网搜集一些信息得出结论,培养学生传承中国的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