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英语杂志社 > 优秀论文 >

探索解决高中学生英语阅读障碍方法

【摘要】从四个方面分析高中学生英语阅读障碍的成因,并根据成因来思考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阅读障碍 障碍成因 应对方法 
  高中大部分学生对英语阅读感到很棘手,不知从哪着手。特别是象我们这样多数学生都来自农村的高中,学生基础差、底子薄,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见到阅读理解就茫然,不知该怎么做。 
  现就阅读障碍的成因及解决方法谈如下看法。 
  一、心理障碍及解决方法 
  当学生在阅读时如情绪处于紧张焦虑状态,就容易产生恐惧心理,其阅读理解能力就不能正常发挥。不少学生在阅读时缺乏信心,急于求成,心情急躁,这些不健康的阅读心理客观上限制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教师不但要传授英语知识,而且要关注学生的阅读心理,消除他们的急躁、恐惧、恼怒等消极情感体验,排除干扰。因此,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心理教育与指导是完全必要的。另外,兴趣就是动力,正如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说,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能产生存储内心的力量。初中生正处在青春发育的年龄段,他们的求知欲极强,为了满足他们的这种要求,教师在取材时,一定要注意材料的趣味性,尽量避免文章题材单一、内容枯燥。教师可以从网上下载一些笑话或幽默故事,还可以对阅读材料进行分类,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心理。 
  二、词汇障碍及解决方法 
  词汇障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阅读材料中加注中文的生词。调查表明,这类词在学生实际阅读中同样存在一定的干扰。尤其在篇幅较长的材料中,当该词在下文再次出现时,学生会误以为是生词。另外,这类词的派生词在后来的材料中也不作生词对待;已学词汇的派生词,这类词在阅读材料中有很多;有新义的熟词,这类词与学生已经掌握的意思完全不同,实际上就是生词;课标允许在阅读材料中存在的约3% 的生词。 
  1.通过构词法来增加词汇量。英语现有的词汇大部分是通过构词法结合的。教师可向学生介绍英语中常见的三种构词法:转化法、合成法、派生法。通过分类比较,尤其是让学生掌握最常用的前缀和后缀的含义及用法,使他们能够由已知的词“猜出”它的派生词及其词性,从而达到巩固和扩大词汇量的目的。 
  2.通过文中所给的信息猜测新词的含义正常情况下,对于文中的新词,出题者会给以相应的提示,使学生可以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 
  3.广泛阅读,扩大词汇量。大量的阅读不但可以使学生重复、掌握已学词汇,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接触新词,获得新知,它是扩大词汇量的有效途径。阅读材料(书目)可由教师推荐和学生自选相结合,材料要足量、真实、新颖且题材广泛,以满足学生各自的阅读兴趣。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时留心那些反复出现的关键词、固定搭配及句型,并将自己所感兴趣的新词或句型摘录下来;要鼓励学生运用读书笔记等形式加以巩固。在教学中通过开展一些趣味性词汇联想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达到巩固和加深印象的目的。 
  三、语法障碍及解决方法 
  阅读材料的语言地道流畅,语法结构复杂,运用了大量的复合句、省略句、倒装句,语言表达富于变化,隐含信息分布广。考生即使读懂了表面文字,但如果缺乏深厚的语法功底,那么要想迅速领悟语篇的意思而准确答题也是不太可能的。 
  巩固学生的语法基础知识,奠定良好的阅读基础语法知识在阅读中起着不可忽视的辅助作用。掌握一些语法知识能帮助学生对句子进行适当的分析,搞清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准确理解一些长句、难句的意思。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借助语法分析,找出句子的主干,即句子的主语和谓语;找出句子的修饰成分,即句子的定语、状语及补语,使学生经过逐级逐层的分析,就能如同疱丁解牛一样,把疑难的句子变得迎刃而解。同时,笔者认为这里对语法知识不能进行过细过深的分析,要使学生自觉地把语法作为一种阅读的手段,真正做到活学活用,达到化枯燥为趣味的境界。 
  四、语篇障碍及解决方法 
  语篇障碍表现为:归纳能力不强。许多学生可以理解单个句子,但无法归纳文章的中心、作者的立意以及行文线索,不能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推理能力薄弱。拘泥于文章的浅层表征,不能对多个相关陈述点进行有效推理以揣摩出作者的真实意图,把握文章的深层含义;感受能力欠缺。感受不到作者的心声,发现不了文章背后的美。 
  重视语篇分析,强化学生的语篇意识要消除学生阅读时的语篇障碍,首先必须分析其形成的原因。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往往过多地重视对语法知识的讲授,采用由部分到整体、自上而下的以语法为线的教学模式,这不仅不利于对学生语篇分析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不能把握语段以及语段之间的语义关系直至整个语篇的中心,而且也由于脱离了生动真实的语境而使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得不到落实和巩固。为此,教师在课文教学以及对阅读理解题的讲评时一定要解放思想,引导学生从篇章分析入手,运用已知的语言知识获得对全篇的整体理解,并进而分析段落大意和主旨。在此基础上,再将材料中的语言难点置于具体的语境中进行语法分析,,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语篇、语用意识以及语篇、语用能力,同时又能使学生更深刻地掌握语言知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只有真正认识到阅读的实质所在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不断实践,勇于探索,才有希望使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水平和阅读理解能力有较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