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英语杂志社 > 优秀论文 >

汉英文化对比下汉语中重复的英译

【摘要】本文为了研究汉英文化对比下汉语中重复的英译,从汉英语言差异入手,分析归纳了两者差异,进而分析了造成这种差异的文化背景,接着以例子佐证进行译文分析,总结英译方法。 
  【关键词】文化对比 重复 汉语 英译 
  一、汉英语言差异 
  英语和汉语分属不同语系,各自成一体,其独特性给翻译带来了挑战。正如连淑能教授所说:“翻译之所以困难,归根结底是因为语言差异和文化差异。”为了研究汉英转换中对重复的处理,现对两种语言语言和文化差异进行分析和归纳。英语和汉语最大区别是形合与意合的区别。尤金·奈达说过:“就汉语与英语而言,也许在语言学中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形合和意合的对比……。”英语句子以中心谓语动词为核心形成主干分明、层次清晰的树状结构。其表达方式较为严谨、模糊性小,遣词造句严格遵循词法和句法。而汉语并没有像英语那样严格的句法结构,句子成分的组合相对灵活,以能表达一定的意义但不引起歧义为组织原则。这样的差异是如何形成的呢? 
  二、汉英语言差异的文化背景 
  语言以文化为依托,要真正理解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就必须对这两种语言的文化追踪溯源。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而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藏语系发源自亚洲大陆,而中华文明的源头正好就处于黄河中下游的平原地区,群山环绕的封闭内陆环境形成了以农业为主的经济结构,造就了含蓄、内敛的汉族人民,他们往往感性、安土重迁、惯用螺旋式、漫谈式的思维模式。因而汉语也受到这样的大陆文明影响,追求匀称和谐的整体审美,在词法和句法上讲究词语和句子的对称方正,在语篇布局上推崇整体领悟的“意合”。英语属于印欧语系,发源自地中海沿岸,隶属以古希腊为典范的海洋文明,自然条件多山环海、海岸曲折、岛屿密布、海产丰富。不适宜种植粮食作物,以商业贸易来维持生存和发展,培养了古希腊人勇于开拓、善于求索的民族精神。这样的民族精神也影响到了英语,它的表达方式严谨、精确,注重语法关系和逻辑规则,在词法和句法上追求主从分明、替代变换的显性衔接,在语篇上讲求逻辑演绎的“形合”。意合者,行文重整体思维;形合者,造句重个体思维。故汉语句子成分组合灵活、无固定句法,英语句子则主次明确、层次清晰。这也就能够解释为何英语汉语倾向于使用重复手段,而英语却常用替代和省略以避免重复了。 
  三、汉语中重复的英译 
  在“意合”与“形合”的汉英两种语言之间进行内容转换,必须遵守两种语言各自的句法和词法。该内容指的是语言思维的整个内部要素,,以及它们的组织和结构。思维内容通过语言形式来表达。例如汉语句子:“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 英译为:“Studies serves for delight; for ornament and for ability.”比较两种语言可发现,汉语使用了重复手段,而英语却使用了省略来避免重复。尽管他们形式不一,但却表达了相同的思维内容。下面将以《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古文汉英翻译为例进行汉语重复的英译研究。此文讲述了齐国大臣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的经历劝诫齐威王广开言路、鼓励群臣百姓进谏。原文中多次出现句子重复和句式重复,下面对典型例子做分析。比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利用了 “……之美我者,……我也”的句式,重复三次成排比,朗朗上口,能周密地说明复杂的事理,有效增强语言的气势和表达效果,也富有韵律美。而英语重视形合,遣词造句讲究多样性、句子长短交错。因此,汉语的重复在英语中常被看作是冗余,除非出于修辞或强调的需要,英语往往采用替代和省略等手段来避免重复。很明显,此句并非强调语气,而是呈现了不同的人认为邹忌美的原因,所以在翻译中也应尽力使用替换和省略来避免重复。“……之美我者”句式出现三次,翻译时为避免繁复,只译一次“之美我者”,在第二个分句中用代词指代,第三个分句用“had the same idea”来替换。表明因果关系的连接词也分别选择“because”“for”“since”来增加多样性避免重复。最终译文为:“My wife thinks I’m better looking,because she prefers me; the concubine believes so,too,for fear; the guest had the same idea since he wanted to ask for my help.” 意义无差,但英文更符合其表达形式多样化。当然英语中也有重复,也会出现类似排比的parallelism。有意地重复使用同一词、短语甚至句或段,这在英语修辞中称为“repetition(反复)”,其用意是强调,加强语气和情感。所以上文还可以处理成:“My wife thinks I’m better looking for love; the concubine,for fear; the guest for wanting my help”。这里通过英文中对相同句式的省略避免了译文中多次重复“之美我者”,而利用介词for 表原因,三次反复也起到了汉语排比强调作用,也保留了原文重复的韵律感。 
  四、结语 
  一方面,文化是语言形成和发展的基础,语言隶属于文化。另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差异造就了语言差异,也给翻译带来了挑战。在处理汉语重复英译的时候,考虑到双方的语言特点和文化差异,主要采取省略避免在英语中冗余,以及用不同词进行替换来避免重复。在翻译排比修辞时,也可以利用英语中反复这一修辞进行结构上的对应,也保留了韵律美。 
  参考文献: 
  [1]Jespersen,O.Language,Its Nature,Development and Origin[M].London:George Allen & Unwin,1954. 
  [2]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