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过去的十年中,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经历了一个从移植到不断发展创新的历程。高等职业教育逐步摆脱了学科本位的束缚,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青年就业能力为重点,真正实现以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国家进行技术技能积累的转变。文章从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服务区域、质量和数量协调发展四个方面阐述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的传承和创新。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理念 传承 创新 一、 高等职业教育十年回顾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从2005年到2015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历了一个从不断发展壮大到逐步走向辉煌的历程,为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量的突破。从广西的情况看,2008、2009、2010年全区高职院校录取新生分别为10.4、10.9、10.8万人;从全国的情况看,2009年全国高职学生在校人数为1280万人,到2015年全国高职学生在校人数多达1390万人。虽然各地区由于地域差异、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学校办学水平差异等因素,衍生了高职学生在全国的分布上的差异,但从总体情况看,随着全国高等学校的不断扩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实现了量的突破。 2.质的提升。随着全国高职在校生人数不断扩大,业内人士充分认识到在实现“量”的突破的同时,“质”的问题明显地摆在我们面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育部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水平评估”的十六字方针,“以评促教,以评促改,以评促建,重在建设”,随后经过了2004、2008、2012年几轮评估,全国各高职院校无论在内涵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专业设置、课程教学内容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保障。根据广西教育厅2013年8月发布的信息,截止2013年7月,全区高职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91.5%,高于本科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 3.协调与稳定。十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无论从质和量上都发生了根本变化。就总体情况看,以政府主管部门为主导,教育行政部门为主管,各高职院校和企业交融合作的格局已经形成。中职与高职衔接,高职与普通应用型本科衔接,高职学分、学位制与本科学分、学位制双轨制并存,进一步完善和健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纵观我国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办学规模、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经进入一个协调和稳定阶段。 二、 高等职业教育理念传承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其中,高等职业教育理念也经历了一个从移植到不断发展创新的历程。从最初的模式“培训——上岗,培训——就业”到目前的模式“教育——培训/顶岗实习——拿证——上岗/就业”,或多或少的存在移植国外教育模式和理念的嫌疑,因为英国、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早就这样做了。就概念而言,朱春花认为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就是在办学实践中形成的对如何办学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等观念体系。它是对办学的目标设计、价值追求、角度定位等问题的理性思考。”虽然,高职教育理念和高职办学理念不尽相同,但其对高职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差距不大。因此,笔者认为,高职教育理念是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对高职教育的理性认识、理想目标、价值定位等观念体系的总和,包括指导思想、指导原则、目标取向、价值取向等教育观、人才观。 1.人才培养理念。我国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理念起源于各行业、企业的学徒制,即最初为了就业,部分未受过高等教育的社会待业人员由于父亲或母亲退休而获得到工厂或企业就业的机会,经过短暂的培训随后跟着师傅边做边学,最终成为合格工人或工作人员的人才培养模式。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后,部分高中毕业生和社会待业青年得到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大学毕业后由国家统一分配就业。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大学毕业生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部分高考落榜生和待业青年纷纷接受各种培训,拿到上岗证后实现就业。随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应运而生,逐步从高等教育中分离出来,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就业核心,以培养服务一线的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校企合作理念。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业内人士充分认识到:其一,高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学生毕业后实现零距离就业;其二,行业、企业的需求是高职教育赖以生存的基础;其三,理论教育与实践分离、职业证书与行业企业用工标准分离无法实现教育与就业无缝对接。因此,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建立校中企,厂中校成为高职教育办学理念之一,也成为了高职教育纲领性的指导思想。 3.服务区域理念。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就是为接受教育的个人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服务。对接受教育的个人而言,高职教育能满足其职业生涯发展所需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就经济社会发展而言,高职教育不仅能满足社会各行业发展所需的各类高素质、技术技能专门人才,还能为社会提供人力资源储备。因高职教育以社会需求而办学,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目的,故而服务区域理念成为高职教育恒久不变的理念。 4.数量与质量协调发展理念。高职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当社会需求基本达到饱和的时候,数量和质量的协调统一是制约高职教育发展的瓶颈。究其原因,一方面在教育经济的影响下,作为高等教育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教育,其赖以生存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的投入和学生缴纳的学费。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其对人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假如高职教育所培养的学生无法满足社会各阶层的人才需求,换句话来说,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势必影响高职院校的生源,从而影响到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数量和质量的协调发展成为高职教育不可忽视的教育理念。 三、高等职业教育理念创新 如上所述,高等职业教育的理念是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观念体系。无论怎样表述,其终极目标就是最高效地指导高等职业教育的过程实践,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需求,进一步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其中,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也是一个传承和创新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