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英语杂志社 > 优秀论文 >

浅谈如何对后进生进行心理辅导

【摘要】很多职校的学生在学习中都存在困难,往往不能重视学习。如何转化后进生是现代职业教育学校教育中相当重要的问题。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如何转化后进生,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将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就后进生如何转化,如何进行心理辅导做一个探讨。 
  【关键词】知 情 激 化 
  著名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教育是一种艰巨的事业,它不仅是科学事业,而且是艺术事业。”根据二十多年来的班主任工作的体会,我的理解是这样,“科学事业”主要是以正确的、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遵循教育规律进行教育工作,是一个宏观的范围、方向。这里,仅结合一两个实例谈谈自己在“艺术事业” 对后进生进行心理辅导这方面的一些体会。 
  一、前提一个知字 
  要想转化后进生,首先要知道他们为什么成为后进生,“知其让更要知其所以然”。后进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的、有家庭的;有智力方面的,也有非智力方面的;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但大部分后进生都是后天形成的。一个班级的学生在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下,脾气,性格秉性必然会千差万别各不相同,反映到班级集体中,有的学生开朗活泼,有的不善言谈,有的大方聪慧,有的则忧心忡忡。面对形形色色的学生,只有真正了解他们,才能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在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给予他们最好的帮助。为了尽快了解学生,在刚接这个班级的时候我首先就与每一个学生谈心。通过这种直接的话语接触和同学间的相互评价,我了解了班内大部分同学,包括家庭背景、在前一个学校的生活状况,对现在学校的第一印象等等。只有这样我才能全面了解学生,才能对症下药,解决学生将来可能会发生的思想问题。 
  二、立足一个情字 
  “情”比“理”更容易让人接受。一切良好的教育都是“动之以情”。那是我刚接班不久,我班发生了一件事,让我震惊,更引发了我的思考。那是一个周四,学校有规定,9点40分熄灯,有教师值班,可学生为了给同学过生日,竟上好闹铃,午夜12点铃声一响,全宿舍都起床,开生日“Party”,这个“Party”花了近千元。再听听他们的说法,他们觉得这样很正常,是我们这些老师不懂生活,不懂情谊。这些稚嫩的言行,完全暴露了这些独生子女的一些弱点:自私、任性、唯我独尊等等。因为品出了这些学生心灵世界的“荒芜”,当时的我虽然内心愤怒到了极点,但我首先还是抑制了自己的怒火,我什么也没说静静地听完了他们激情慷慨的演讲后让他们回了班级。送走他们后我开始沉思:学生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们误解的所谓的“爱”,我要把正确的“爱”的种子播洒到他们的心田,一种沉重的责任感在我的心中升腾,既然他们重视生日,那我就从生日入手。当晚我就召开了一次主题班会,主标题是:我为母亲过生日,副标题:“鬓边白发儿女债,额上深纹岁月痕”。 
  随着歌声《烛光里的妈妈》响起,许多学生面露不安与愧疚。同学们纷纷吐露心声。记得有位同学这样说:“以前我以为我母亲很丑,佝偻的背,布满皱纹的脸……我甚至不愿意多跟她说一句话,现在明白了,那都是因为我呀!……”话语哽咽,全班同学都在抹泪班会达到了意想不到的高潮。我总结说:“百善孝为先,试想,一个不懂得关心自己父母的人,能谈得上爱别人吗?父母为我们辛苦一生,他们又有几次为自己隆重的过回生日呢?问问自己,你们之中有几个人能说的出父母的生日呢?请你们回家问问自己父母的生日,把它记在心上,每到这一天,无论你到何地,都给父母送上一份礼物——祝寿的蛋糕,一张祝福的贺卡,一束温馨的鲜花……好吗?请记住,孝心无价!”教室里很静。我说:“能做到吗?”“能!”声音不大,但从这不大的声音中,我“读出”了学生们的感动,感动是一种养份,它能滋养这些年轻的心。我们班有个同学脾气古怪,沉默寡言喜欢独来独往,与其他同学很难相处在一起,开学刚几周,便和同宿舍同学出现了 “关系危机”。为了使他认识到自己的缺点,适应集体生活,我班专门召开了 “论友谊”的主题班会。通过班会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的方式对其进行开导、教育。如今的他性格有了很大的转变,已被同学们接受,并且担任了生活委员,对工作很认真,学会了如何去关心别人,得到了大家的好评。对学生的教育,不能只让他们停留在“心动”上,还要引导他们付诸“行动”,我努力地去寻找下一次教育的良好“契机”。 
  三、讲究一个激字 
  “水击石则鸣,人激志则宏。”巧妙运用“激励”措施,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是去年春天,班内兴起了养花热,教室窗台上不几天就“冒”出了好多盆,这群孩子舍不得花钱买书却舍得买花。怎么办?我犯了难,直说吧,怕伤了学生“热爱生活”的心,其实说白了孩子们也并没有什么错;不说吧,趋向不对。正当我思考着下一步的行动的时候,校团委举行了一次成人仪式,教育的契机来了。我趁热召开了一次班会,读了一篇很感人的文章,文章的大意是:大学生李江,他的父母都在南京大学外语系工作,家境富裕,但1996年他考入南京大学后,父亲李德荣向儿子提出了“父子协定”,约定李江上大学的全部费用均向父母借贷,日后如数归还。李江一开始的确有点受不了,但一段时间后,他很快释然,从“要钱”到“借钱”,他在角色转换中感受到平等,增强了自立意识。我请同学们自由讨论,谈谈对这一行为的个人见解。不知是好强还是虚荣,全班部投了赞成票。学生们“上钩”了,我请同学们从这天起,就开始“记帐”,并说,这个“帐本”我是要检查的。我希望学生了解父母付出的辛劳和汗水,只有懂得了回报,才能懂得拼搏。 
  四、注重一个化字 
  我们班还有一个特殊的学生,可以说这个孩子就是班级中的烫手山芋。在初中时就已经是个出名的“混世魔王”,老师管不了,班里被他一个人搅的一团糟。这使我意识到,如果没有新的举措,把他引导到正确之路上,必然会给新集体的健康发展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而引导他的最佳时机,恰恰是职校生活刚刚开始的这几天,因为面对新的环境,在开始的时候,每个人都会产生一种重新开始的信念,只要抓准时机,加上正确的方法,必然会有显著的效果,甚至无形中还会变不利为有利,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于是我又找他单独谈话,因为先前我已找了多人,所以他并未意识到我要专门针对他做工作,所以心理上很放松,没有抵触情绪,这恰恰为我实现预期的目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和他谈话的开始,我先了解了一些其他情况,做了初步沟通,紧接着又表扬了他开学第一天的表现,这使他很高兴,也激发了他内心潜在的从头开始的信心。我又以征求意见的态度问:“将来你希望我们的班集体是一个什么样的集体,建设这个集体应朝哪个方向努力?”我向他征求班级管理的意见,也许对他来讲还是第一次,这使他感到了老师对他的尊重和信任,显得很激动,说:“我们班将来应建设成一个团结、上进的班集体。”我马上肯定说:“这和老师的想法完全一致。”接着我又引导说:“这样的集体可不是靠老师一个人能建起来的,这要靠你和同学们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你觉得应做些什么呢?”这一问使他变的局促起来,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我便笑着说:“其实很简单,老师并不要求你们如何如何,只希望同学们从一些自身的小事做起,班主任这个‘主任’权利太小,只能抓小事,大事归中央管。”这番话使他笑了起来,消除了紧张情绪,也对老师有了进一步的认同。我便趁热打铁说:“比如你现在就可以为我们的新集体做一件看似很小,但意义很大的事。”他眼中闪出疑惑的目光,我接着说:“就是明天上学时不要再戴手镯,学生守则中可是明确禁止的呀。”他的目光由疑惑转为羞涩,马上就摘下了手镯说:“我现在就不戴了”从目光中我知道,他是真心的,这也使我认识到,,他是有着很强的上进心的,是一颗可镂的美玉,而不是不化的顽石。之后,他再也没戴过手镯之类的东西,我又同时找了他和另外一名同学,任命他们为班内临时负责人,充分发挥了他们的特长,无形中也使他这个原来的“烫手山芋”转化成了一支班级建设的生力军,很快形成了正气盈门的班风。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达到心的深处。”作为班主任,必须富有爱心,“爱心” 象阳光。愿我们每位教师都作散布阳光的太阳。 
  总之,我体会到,为了让学生接受我们的教育,让我们的心灵与学生的心灵产生共鸣,班主任工作不再是空洞的说教,而应当更多的聆听和理解,研究学生的心理。教育不只是公开的、集体的,而更多的是个别谈心和辅导,拿出慈母的爱去感化他们的心灵。有道是:“爱到深处情自现,水到渠成严也服。” 
  参考文献: 
  [1]蒋敏.浅谈“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表扬艺术.2004.03. 
  [2]周美娟.班主任工作中的“望 、闻 、问 、切”.2003.08. 
  [3]沈月春.抓住最佳时机与学生交流情感.2005.06.4. 
  [4]周美娟.明察秋毫与假装糊涂—班级管理方法初探.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