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省级精品课程《英力克英语口语》课堂教学视频师生会话为语料,通过对课堂教学视频的观摩和录音转写,运用会话分析方法和会话回合分析模式,分析英力克英语口语课堂师生会话互动中的话轮转换,总结了英力克英语口语课堂教学的特色,以及提出话轮转换对改进英语课堂会话互动教学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英力克 英语口语课堂 话轮转换 相邻话对 讲话者 互动教学 一、引言 “英力克”为英语缩写词“EANLIC”(English Acquired as a “Native” Language In China)的中文音译。该词创造者段平华提出的英力克习得模式假设(EANLIC Acquisition Hypothesis)的基本观点是:语言不仅可以在母语国家通过自然习得的方式获得,也可以在非母语地区通过人为地创造相应的语言交际运用的自然习得环境,结合语言学习的方式获得,其语言能力获得的效率将大大高于单纯依赖课堂的学习方式;但这种人为外语语言环境只有通过建立合理的监控激励机制才能真正形成(2007: 164)。《英力克英语口语》是在传统《英语口语》课程基础上改革和创新的课程。自2005年,课程负责人段平华带领其教学团队在本校外语系师生中开展英力克系列活动和实证研究,验证了英力克习得模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段平华在《英力克英语口语》课程描述中指出,课程教学整个过程体现的核心理念是: 注重交际的效率,即在用英语进行交际过程中,坚持语言交际的信息和内容的传递第一,其评估的标准在于一定时间内有效信息的接受与传递的量(来源: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官网,外语系精品课程)。英力克英语口语课堂教学的会话内容和形式是否真正体现了该课程的理念?为此,本文选取英力克英语口语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个话段,运用会话分析和会话回合分析理论分析会话互动中的话轮转换,展现英力克英语口语课堂教学的创新点,及其对改进英语课堂会话互动的启示。 二、英力克英语口语课堂会话互动中的话轮转换 张发祥等(2009)总结Harvey Sacks,Emanuel Schegloff & Gail Jefferson 关于会话分析(conversation analysis,简称CA)的观点指出,语言是交际互动的一种形式,会话结构受规则制约(p.16)。会话分析的重要方面是研究话轮转换,Have(1999)认为,话轮转换(turn-taking)包括话轮的构建、话轮的分配、会话的停顿和重叠等(杜金榜2013:21)。话轮(turn)是会话的基本单位;在会话过程中,发话者的话语从开始到结束构成一个话轮;话轮的构建单位(turn-constructional unit/TCU)可以是单词、短语、分句、句子或更大的语言单位(苗兴伟1995:6)。话轮转换常发生在话轮转换适切点(transition-relevance place),话轮转换适切点指最适宜于话轮转换的话轮结束点,话轮结束点可以根据语法、语调、语用的完整性判断(杜金榜2013:24)。根据Sacks,Schegloff & Jefferson(1974)总结的话轮转换规则,在话轮转换适切点发生话轮转换有三种情况:当前讲话者选择下一讲话者;其他参与者自我选择成为下一位讲话者;当前讲话者继续下一个话轮(杜金榜2013:25)。下面,根据会话分析和会话回合分析理论,通过一段英力克英语口语课堂教学的会话,分析话轮是如何转换的。 1.话轮的发起、保留与结束。选取的英力克英语口语课堂会话的发起与结束(opening and closing)主要形式是:问候-应答、提问-回答和直接陈述观点。发话者主要是学生教师1和2,其他学生基本上是接话轮者。课中也有学生自愿选择成为下一位讲话者,但基本上是被学生教师选定下一位讲话者,例如“… please”、“Let’s welcome …”,或者用“What do you think”给予学生话轮。结束话轮时学生常用“Ok”、“Right”、“That’s all.Thank you”。课堂中学生发言和角色表演结束后,全体同学都有掌声,这也是一种用非言语方式表明话轮结束。开始会话用到的表达有“Hi”、“Good afternoon”,“How are you these days?”此外,“now”、“well”、“so”、“then”、“I want to know” 等表达起预示会话的作用。“You know”、“I mean”、“first”、“and”、“and then”、“and also”、“also”、“but”、“in short”、“ehh”、“ehm”等词汇则使话轮得以保持和继续。会话中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是,学生教师特别是学生教师2讲话时使用很多“Ok”。话段中频繁使用“Ok”,既表明话轮结束,也表明话轮开启,还有思考和组织话语中避免停顿等作用。在英力克英语口语课堂中还出现多重会话的发起与结束:教师、学生教师、角色表演参与者都有话题导入、组织、结束等步骤。 2.话轮的转换与分配。英力克英语口语课堂师生课前的充分准备使得话轮分配均匀。两位学生教师,参加角色表演的四位学生,个体回答问题的五位学生,全体同学两人一组讨论话题,教师的课堂导入与总结,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互动交谈中。虽然话轮占用时间长短不一,次数不等,但都有发言的机会。英力克英语口语课堂教学通过这样的任务分配,使每位同学都有相对均等的授课和发言机会。话轮转换整体上是教师引入本课话题“making complaints”后,把话语权交给学生教师,然后教师与学生、学生教师与其它学生、学生教师之间、学生之间产生了多种形式的互动交谈,课中学生之间的话轮转换频繁,最后话语权落到教师身上,教师对学生教师的授课进行评价并对教学内容作了补充、强调和延伸。 3.话轮的重叠与停顿。会话过程中,两人或多人发话重叠,争夺话语权,发生话轮转换;会话出现停顿、沉默、甚至完全终结,没有发生话轮转换(杜金榜2013:25)。在所选取的英力克英语口语课堂话段中话轮的重叠与停顿现象很少,只有学生教师提了问题让学生自我选择话语权时,引起全体学生同时说各自的观点,造成多人话语重叠。这在课堂中是较常见的现象,但也说明学生争取话语权的意识不强。出现多名学生同时各自回答问题时,学生教师通常会选定下一位讲话者,因为根据会话规则,同一时间内只能有一人讲话。角色表演中,因学生准备充分,会话重叠几乎没有出现。只有学生开始角色表演时,学生教师做短剧介绍时出现话语重叠。另外,只在讲话者思考或话语尚未组织好或者教师等待学生说出预想的内容时出现短暂停顿。学生教师多用“Ok”、教师用“Yeah”,学生用“That’s all.Thank you.”等避免了长时间停顿的现象。复听和转写录音时发现,课堂教学中话轮转换频率高,节奏快,,很少有冷场或停顿现象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