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娅
【摘要】本文从二语习得的负迁移现象入手,分析汉语母语和四川方言对中职学生学习英语语音的负迁移影响,进一步阐述通过提升中职英语教师自身语音水平,加强学生语音训练和进行持久的语感培养能够有效缓解负迁移的影响,帮助学生改善英语语音。
【关键词】中职学生;语音学习;负迁移
【作者简介】王娅(1982.5- ),女,汉族,四川人,四川省商贸学校,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
一、引言
近几年,随着职业院校英语教学的深入改革,中职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有一定提高,但中职学生的英语发音不标准却是一个普遍现象,大多数学生英语发音听起来让人觉得不地道甚至听不懂。在初中三年应试教育下,大多学生把基础英语过多地集中于应试方面的学习,通过英语笔试是他们的目标,忽视了英语语音的学习,而长期进行枯燥的单词记忆和语法练习后便形成了学“哑巴英语”的怪圈,最终导致无法正确地用英语进行实际交流。在中职英语教学中,语音教学是基础,语音学习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语言交流的成败,而能够成功交流则是学习外语的最终目标。因此,对于长期受到母语思维影响的学生们如何走出“哑巴英语”的困境和如何提升中职学生的英语语音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二、负迁移理论
语言迁移简单来讲是指“一种语言对学习另一种语言产生的影响”。在中国,英语学习的语言迁移现象就是汉语对英语习得的影响,许多学生甚至受到地方方言的影响。Rod Ellis认为当学习者的母语知识与其所学的目标语的知识存在共同成份时,母语会在学习者语言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反之,第二语言习得中所犯错误被解释为学习者在学习目标语言时因为两种语言的差异而受到母语干扰,这种干扰被称为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
Ellis指出,在第二语言习得的早期母语的促进作用比较明显,这种促进作用有助于第二语言的学习,因为这时学习者还未能构建一个完善的发展规则。在中国的英语学习者中,母语为汉语,二语为英语,英语和汉语作为两种不同的人类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它们有相似性,即在语法、语用上有某些类似的规律。这些语言的相似性规律对中国学生学习英语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样的结果会产生正迁移。而当英语与汉语的某些方面存在不同时,学习者很自然地把母语的学习规律负迁移到英语的理解和使用上,从而导致理解的困难以及交际的失误。母语在二语习得的迁移主要是负迁移,在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母语负迁移对语言习得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句法、语篇以及文化五个层面。本文主要从语音层面来探讨中职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负迁移现象。
三、负迁移对中职学生语音学习的影响
在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中会发现,学习者的发音深受母语的影响。学习者往往认为第二语言的语音在他们的母语范畴内,这样的误解往往会导致错误发音。从语音系统来看,英语和汉语属于印欧和汉藏两个不同的语系,英语主要是依靠语调来区分句意的“语调语言”(intonation language),而汉语则是以声调来区分字义的“声调语言”(tone language),这些方面的差异是造成英汉两种语言在语音层面上产生负迁移现象的主要原因。在我国中职学校中,绝大多数学生来自偏远的农村地区,当地经济条件较差,他们在初中阶段接受教育的条件不高,经过三年初中应试教育后大多数中职学生英语发音不标准,甚至有部分学生连单词都不会读,这些都成为他们继续学习英语的障碍。笔者认为,我国的中职学生一般存在两种本族语的影响,即作为母语的汉语及他们在各地使用的地方方言(本文以四川方言为例)。
1.汉语母语对英语语音学习产生的负迁移。英语和汉语虽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在英语中一些音素的发音与某些汉语发音相似但又有差異,这使得中国的英语学习者会自然的借用汉语发音去代替英语的发音,于是便造成发音错误。例如,学生们常常会把辅音中的/θ/和/?/发成/s/(思)和/z/(日)。或是英语的有些发音在汉语中找不到对应音,于是学习者将汉语的发音模式硬套在英语发音上。例如,辅音/?/和/?/直接套用汉字里的“西”和“一”来代替。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在重音和节奏方面,汉语节奏讲求“吐字清晰”、“字正腔圆”,受汉语这种发音机制的影响,学生们往往把一个单词中的每个音节都发得十分清楚,完全不分重读和轻读,背离了英语强/弱对立、长/短对立、清晰/模糊对立的节奏特征。尤其是单词末尾的辅音/t/也重读,例如把it错发成/iti/等。
2.四川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产生的负迁移。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域的人们说着不同的家乡方言。从某种意义上说,方言对学生学习英语语音带来的影响更大。本文以我校中职学生为例,学生们大多来自四川各个区县,他们平时生活中更多的是说自己家乡的方言,,当他们在学习英语时会很自然地将四川方言的发音借鉴到目标语中,由此产生负迁移现象。例如,在教学中笔者常发现学生们很难区分/l/与/n/这两个辅音。在四川方言中,/l/与/n/是同一个音位变体,四川方言常常混用/l/与/n/,通常把/n/发音为/l/,比如普通话的牛/niu/奶/nai/,四川人通常读成牛(liu)奶(lai),由于四川方言的负迁移影响,来自四川的学生们常常混淆/l/和/n/在英语中的发音,比如混淆 night/nai/和 light/lait/,常常把night/nait/读成/lait/。由于大多数中职学生在初中开始接触英语时启蒙英语老师发音不标准,再加上学校的英语教学水平不高,这样他们就根本无法意识到自己的发音问题了。
四、提高中职学生语音水平的策略
在中职英语教学中,为了使得学生得以标准发音,语音教学应该受到重视。中职学生语音学习的主要障碍是来自汉语母语以及方言的影响。英语老师面对的学生是已经有一定汉语水平的学习者,汉语发音模式已经根深蒂固,而英语与语两种语言发音既有相似之处,却又存在不同,如果硬要以汉语的发音套用到英语发音上就会产生语音错误。另外,大多中职学生都来自于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地区,当地教育水平不高,这也是许多学生英语发音不好的原因。因此,有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尽可能极大程度消除母语负迁移的干扰,从而提高学习者的英语语音水平,对进一步提升英语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