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英语杂志社 > 优秀论文 >

隐喻认知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大量英语词汇的意义演变是靠隐喻的方式得来的,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现象或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类感知、理解周围世界的工具。因此,隐喻不仅对词汇习得有着重要意义和作用,还对词汇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本人从介绍隐喻认知理论入手,详细介绍了隐喻认知理论在基本词义、一词多义和文化内涵中的应用,旨在培养学生的认知隐喻意识,并能正确运用隐喻进行词汇记忆,以利于英语词汇学习。 
  【关键词】隐喻认知理论 词汇习得 基本词义 文化内涵 
  英语教学中,词汇教学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词汇的熟练掌握与运用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各项技能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由于受到索绪尔的结构主义的影响,传统的词汇教学认为词语与意义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从而忽视对词语认知例句的深入研究与讲解,使得大多数学生认为词汇记忆无规律可循,只能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记忆。这种投入大,耗时长而产出低的“尴尬”,不仅直接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让词汇学习成为学生学好英语的“瓶颈”。其实,英语词汇大都是由一些基本词汇(核心词汇)借助隐喻手段演变而来,而词汇的许多意义也都可以通过隐喻有机联系起来,因此,将隐喻认知理论应用于词汇教学,不仅使词汇学习变得有理可循,还有利于改善词汇教学效果。 
  一、隐喻认知理论 
  英语单词“metaphor(隐喻)”源于希腊语“metapherein”,该词由前缀“meta-(伴随)”加上“-pherein (携带)”构成,指的是将一件东西从一个地方移到另外一个地方的运动过程;用在语言运用过程中,主要指以一个事物的某些特征去认知、理解另一个新的事物。古希腊的Aristotle最早对隐喻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他在On Rhetoric中将隐喻归为修辞学的范畴,认为隐喻就是一种语言表达形式。传统的语言学将隐喻看作是一种修辞手法。但是,随着认知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认知现象。Lakoff & Johnson 在他们的标志性著作Metaphors We Live By 一书中指出,隐喻是指从一个概念域到另一个概念域的映射,通过映射,我们可以运用源域的特征、结构、意义等来构建和理解目标域。所谓的源域语言是指,相对简单的、具体的或为人们所熟悉的事物;目标域则是指,相对抽象的或不为人们所熟知的、陌生的事物。此外,Lakoff还把隐喻看作是人们思维,行为和表达思想的思维方式,是语言与思维发展的基础。语言是隐喻性的,隐喻存在于所有语言之中,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强有力的认知工具,也是发展词义的有效手段。因此将隐喻认知理论应用于英语词汇教学中是十分必要和刻不容缓的。 
  二、隐喻认知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既然语言是隐喻的,那么组成语言的词汇也是隐喻的,人们由此通过隐喻认知机制不断创造新词或旧词基础上添加新意,以满足人类认识新事物的需要。因此,在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适当向学习者传授隐喻认知理论知识,指导学生利用隐喻理论来理解英语词汇意义演变过程以及词汇各个意义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进一步拓展学生词汇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从英语词汇教学的具体几个方面体现隐喻认知理论在词汇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指导意义。 
  1.隐喻认知理论在基本词义教学中的应用。人们认识世界最初是从认知基本范畴事物开始的。而基本范畴事物主要是指与人类活动最密切、最经常接触的事物,这些事物的语言符号就成为了基本范畴词,如bed、desk、tree等。基本范畴词产生以后,人们在遇到新事物、命名新事物时,基于经济、省力原则,不再一味地创造新词汇,而是通过已知的事物来映射未知的、人们不熟悉的、抽象的事物。如在表达叶子上有像狮子牙齿形刺的花(lion’ s tooth)的词语中,,lion,tooth都是基本范畴词。因此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应优先教授基本范畴词,不仅要教授学生学习基本词汇的基本意义,还要启发、引导学生推断、理解基本词汇的其他的延伸意义。大量研究表明,全面、深入地掌握基本词汇及其用法可以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有助于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特别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隐喻认知理论在一词多义教学中的应用。一词多义在英语词汇中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随手翻开一本英语词典,我们会很快发现一些我们所熟知的、认为最简单的单词并不止一个含义,并且有些单词的含义和我们印象中的意义相距甚远。英语词汇数量超过上百万,并以每天新增14.7个新词的速度增长,如何扩大学生词汇量?如何提高学生词汇掌握和运用能力?这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隐喻认知理论认为,英语词汇总量虽庞大,但每个单词各个含义之间都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多义词的众多含义中,有一个基本义项,即核心义项,并通过隐喻手段发展其他义项。据统计,英语中词义的70%都是隐喻或源于隐喻;若深入研究每一个词的词源,都可以从它们身上找到隐喻的影子。(Hester,1967:215) 
  了解到英语多义词各义项间存在的内在深层联系,教师在词汇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明白词汇从基本意义或核心含义演变成其他延伸意义的漫长过程,使得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词汇意义的历史演变,懂得隐喻思维在词义发展中的重要性,从而加深学生词汇学习的理解和记忆。如教师在讲授“board”时,不是单一地告诉学生“board”有“木板、桌子、董事会、住宿、上船/飞机”,而是首先指出“board”的基本意义是“一块锯薄的平板”,然后引导学生通过隐喻认知将“一块锯薄的平板”引申为“一块木质的平板”,进而派生出“木板”、“桌子”、“甲板”等多个含义;又通过“董事会经常围着桌子开会”这一隐喻推导出“board”有“董事会”的含义;然后通过“甲板”又引申出“上船”进而引申出“上飞机”的含义,这样逐步推理联想,最终得到“board”的多个义项。如此一来,从“一块锯薄的平板”到“上飞机”,看起来毫无联系的词义却被隐喻一条线串联起来了,从而能帮助学生对词义形成全面系统的理解,加深其对词汇的记忆和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