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英语杂志社 > 优秀论文 >

现代性中的“0—7岁儿童话语”分析

【摘要】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来讲,0-7岁儿童话语的学习和掌握与其理解能力、思维能力、感知能力等关系紧密。实际上0-7岁儿童开始学说话就已经有了简单的语言表达能力,他们首先要归纳总结事物间的关系、之后根据自己的认知能力按照语义对语言进行分类。所以,0-7岁儿童在认知的基础上掌握了语言的学习能力。本文笔者例举0-7岁儿童间的英语对话,讨论了现中性“儿童话语”教学的重要性,希望能够给英语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现中性 0-7岁 儿童话语 分析 
  0-7岁儿童从出生就开始学习语言,在这阶段他们利用语音、文字、手势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一些学者对此进行研究,发现儿童话语学习存在优先倾向,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发现此种倾向不但与语言习惯和普通语法有关,还和儿童的语言概念和经验有着密切联系,将其应用到英语教学过程中会提高儿童话语的学习效果。 
  一、话语分析的起源和其含义 
  以往探究话语分析的起源,主要关注的是话语产生时期。从新时期开始产生了四种关于话语分析的观点。但对其研究发现,这些观点都是对现代话语意识的体现研究,现在话语分析的起源并不是探究其诞生在哪一时期,而是研究为什么会在此起源,对这些时期进行理解。“话语分析”是美国哈里斯1952年首次在《语言》这篇文章中使用的。在本世纪初,鼻祖瑞士和索绪尔对言语和语言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基本概念。五十年代后期,语言学家乔姆斯基介绍了语言的行为和能力间存在的本质区别。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以龙菲尔德为代表的一些语言学家分析了多语言资料,为后期语言学家对语言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部分语言学家在话语的分析内容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定义,例如:斯塔布斯对话语分析的定义为:“对书面话语进行语言分析”;还有部分语言学家针对语言功能对话语分析进行定义,例如:威多森所定义的话语分析为:“应用句子完成社会上的交际行为”;还存在部分语言学家站在社会语言角度对话语进行分析,例如:韩礼德定义的话语分析为:“是社会生存在的一种分析方式,表示人们对彼此话语的理解”。 
  二、0-7岁儿童话语分析 
  以下选取的片段是一位四岁男孩(王凯,简称WK)和他朋友(宋桥,简称SQ)间的对话。WK的父母生活在国外,受过高等的教育,在WK出生时开始就应用英语与其进行交谈,而照顾他的祖父母却是应用汉语和其交流。这样WK就应用英语和父母交流,应用汉语和祖父母交流。以下是WK和SQ在回家游戏中的会话。 
  其一,WK和SQ在回家途中。 
  SQ: Kai,we got home. 
  WK: Oh,it's not here. 
  SQ: you don't want to go home? 
  WK: Well,that's your home. 
  SQ: I've got home. 
  WK: then I go home too. 
  从以上的对话中可以看出,WK根据已掌握的知识表现其推理能力。他知道SQ不是他家的人,所以SQ家不是他的家,这表明WK有这着较强的空间概念。 
  除此之外,本文笔者还收听了WK和SQ吃早餐游戏中的录音,当SQ问WK早餐想吃什么的时候,WK的回答是“apple”和“coffee”。这表明WK认为苹果和咖啡是早餐。在这个过程中SQ对食物进行了分类,并巧妙的应用了假设。当WK想要其他食物时,SQ预测到WK将往咖啡里面加东西,因此提议可以加糖,WK感到非常好奇,便对其进行询问[3]。在上述的方式基础上,WK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获得了更多的生活常识。 
  在上述过程中,WK还对语码混合进行了利用,同时也应用到语码转换的相关技巧。他在汉语结构中巧妙的加入了英语,最后完全的说英语。这种语言转换情况非常的常见,由此可见,如果0-7岁儿童不能应用一种语言将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时,他们为了达到交流的要求通常会借助第二种语言的帮助。 
  三、对儿童话语教学进行讨论 
  儿童思维能力较为活跃,在社会中的角色是主动的学习者和积极的参与者。一般情况下他们会利用语言对世界进行探索和掌握,这体现了他们对自己认知能力的利用和发展。通过对上述情景进行分析,我们得到以下启示。 
  其一,分析上述情况,结果表明,如果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儿童可以同时掌握两种语言,所以可以宜早对儿童进行第二种语言教育。例如:在我国可以针对5到7岁的儿童进行英语教学,这与儿童实际发展情况完全符合。 
  其二,认知心理学家对儿童话语学习能力进行分析,发现4到5岁的儿童就已经具备肢体语言能力和语言转换能力,同时还具备分类、总结、概括和判断等一系列认知策略,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具备了相应的社会经验。可是,英语在传统的教学中,只是单一的讲解语言知识、重复背诵单词,完全的忽视了儿童的认知策略和语言的掌握能力[3]。所以,在语言教学过程中一定不能忽视儿童的智力特征。教师要将这些能力充分的发挥出来,将语言应用到活动中去。模拟实际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可以将所学语言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应用。 
  其三,部分教师想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和语法知识,所以,在课堂上总是重复强调。他们觉得是因为学生不掌握语法规则,才会犯语言上的错误,所以教学过程中一味的对语法规则进行讲解[4]。笔者认为,儿童阶段还没有完全具备理解抽象概念的能力,教师这种做法将会得到较低的教学效果。而且,这样学生很容易产生厌烦心理,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事实上,英语的成功方式并不单单只是依靠发音和语法,而需要教师多和学生应用英语进行交流,激发他们学习英语语言的兴趣,促进他们积极主动的去学习英语。除此之外,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其掌握句式和语境。 
  其四,经调差发现,四岁以上的儿童就能够对不同语言进行识别;他们能很好的区分两种语言的不同,明确什么将会说什么话。如果儿童在学习英语过程中不能用英语表达,就会出现语言混乱的现象。这时教师不应该对学生进行指责,而是要一直与学生进行英语交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以促进学生应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其五,儿童对母语、第二种语言、第三中语言的学习,其实就是对这些语言的认知过程,同时也是互动过程。它主要体现人与人的交流。儿童学习语言就是进行相应的模范,只有在交际的过程中进行不断听,才能熟练掌握所学语言。 
  其六,通过学者对儿童语言学的研究发现,教师可以在英语教学应用上述事例,深入分析学生的话语掌握能力,随时对其进行语言测试,以促进儿童语言掌握能力[5]。 
  四、结语 
  我国传统英语教学往往只针对语言而展开,忽视了学生智力水平的培养,缺少语言交际的情景模拟环节。所以,要根据0-7岁儿童对语言的认知能力编写英语教材,通过情景化模拟,让学生在真实的英语环境中学习。除此之外,教师还要考虑儿童的心理特征,在他们认知策略基础上对语言活动进行设计,希望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周棋丰.多模态视域下的英语绘本图文关系分析及启示——以小红帽为例[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0(5). 22-27. 
  [2]唐艳霞.初探语言环境对幼儿语音发展的影响—— 一例川普影响下三岁九个月幼儿语音发展情况案例简析[J].才智. 2013.(22).115-115. 
  [3]赵晶.BERNHARDT May.非线性语音分析在普通话语音发育障碍评估中的应用[J].教育生物学.2014.2(2).82-93. 
  [4]余林.儿童立场院英语教师诠释新教材的立足点[J].江苏教育(小学教学版).2014.(9).44-45. 
  [5]朱静梅.现实的艰难追寻——从“语言与现实”的角度评拜厄特小说儿童书[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3(1).154-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