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英语杂志社 > 优秀论文 >

合作学习下的高中英语课堂

作者:陈红梅
  【摘要】本文依据作者的课题研究和教学实践,对高中英语合作学习教学方法进行探讨。文中首先介绍合作学习教学方法的发展,然后探讨如何在合作学习中进行科学分组,分析英语教学实施中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的工作要点,如何让每位学生扮演角色,提高学习兴趣,激活个人热情。通过成绩统计、访谈意见来进行对合作学习的效果评价。最后,对合作学习教学方法与学生、教师性格适应性,以及应试教育体制的冲突之处进行分析和总结。文章结论认为合作学习教学方法值得推广。
  【关键词】高中英语;合作学习;教学探索
  【作者简介】陈红梅,福建省三明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基金项目】该课题为福建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组织的“福建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一、前言
  合作学习是老师组织学生分组和给定每人角色后的共同探讨、互相提问、合作完成任务的学习活动,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J·R·斯基认为,从本质上讲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形式。合作学习是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
  合作学习理论起源于20世纪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人的合作意识成形于儿童时期。发展理论认为,儿童围绕适宜的任务所进行的相互作用能促进他们对重要概念的掌握,儿童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是通过同伴相互作用和交往发展起来的。
  70年代初,欧美国家的专家们将合作理论应用于课堂,发现合作学习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品格培养均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自90年代初期在课堂教学中开始引入小组活动,王坦、盛群力等人曾在山东、浙江等省进行合作学习教学方法研究。
  本人从事高中英语教学二十多年,多年前开始关注合作学习教学方法。2011至2013年,我校(省一级达标校)承担省级课题 “高中英语写作自主合作学习”研究,高中部的一半共16个班级参与课题试验。本人任课两个班中的一个是课题试验班,本人增加了除写作以外的其他关于合作教学的多种元素。本文依据课题研究成果和本人工作经验,探讨和分析合作学习的基础条件、组织方式等内容,以供同行借鉴。
  二、课题目标分析
  《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要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使学生认识自己学习的优势与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与健康向上的品格。深化教学改革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是时代的要求,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是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
  本课题试验研究确定的成效目标是:
  
  1.激活学习热情。通过组织合作学习以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转变学习态度。
  2.提高理解深度。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小组活动,同学之间能够互相帮助,交流和辩论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理解和问题认识更深入、更全面,有助于提高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3.培养交流能力。组织合作学习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团队意识,提高交流能力。
  三、合作学习分组研究
  分组在合作学习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每组人数、性别组成、性格差异性以及角色分配是分组过程中需要着重考虑的因素。
  小组人数影响工作效率和个人发挥机会,Kagan 研究发现,四人小组的活动最有效,可以做到合作规模最小化、合作功能最大化。
  Amaria Biran和Leith认为,异质分组可创造出比同质分组更高的成就,按不同性别、不同能力水平和认知风格进行组合,每隔一段时间调整小组人员结构以便给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不同性格、学习风格的人,可以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和社交能力,扩大视野。
  我校课题研究结果与上述观点是吻合的。独生子女普遍缺少同伴交流,高中生是生理发育期,对异性的敏感度高,表现出两种倾向,性格开朗的学生有很强的表现欲,而内向的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显得拘束。研究发现,一个学期之后内向学生的性格有明显转变。
  合作活动中,每个小组内设立组长、记录员、资料员各一名,采用轮班制,确定每个成员的职责,明确每个成员的任务,以此培养学生的責任意识。
  四、合作学习教学实施
  1.听力教学。外语学习,词汇为本。在合作学习教学方法中,词汇学习可由教师读、学生写,然后分组交叉批改,合作小组之间进行竞赛。老师要安排小组内成绩较好的组员帮助其他同学听写。
  教学要充分利用课内外听力材料,教师在听前或听中要适当安排学生“热身”或“预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听力材料,如在人教版Book3 Unit 2“Healthy eating”课文中,教师让学生先谈自己的日常饮食,然后小组讨论饮食健康问题,安排各小组汇报,最后再听课文和找正确答案。
  2.口语教学。
  (1)课前发言。为了使值日内容丰富多彩,让更多学生得到锻炼,教师事先适当地提出“Duty report”主题,让小组在个人准备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加工,然后在课堂上由小组代表演讲,或由教师指定学生汇报、小组成员集体表演等组织形式。这种方式还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
  (2)表演对话。学习一段对话后,,教师组织角色表演并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竞赛,增加学习趣味性。这项活动的关键是,教师布置任务前先让学生准备,活动中教师从读音标准、对话感情、表演得体等方面进行点评。
  教师把一些阅读文章改写成对话,例如人物传记可以互相采访和提问,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口语能力。
  (3)讨论问题。教师结合每个单元的话题组织一次讨论,要求组长召集活动,教师尽量参与到各个小组。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英语延伸讨论他们感兴趣的流行话题,增加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