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从主客观方面分析了限制农村小学生英语朗读的因素,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合理有效的方式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朗读习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英语 朗读 现状 作用 策略 英语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读”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熟读可以使书面语言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综合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然而在小学英语的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往往比较重视对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朗读在学生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在学生的朗读声中我们总能找到这样那样的不足。 一、限制小学生英语朗读的因素 1.环境氛围的限制。语言的习得与发展需要环境。英语课程的设置是每周三节课,农村小学生学习英语几乎完全依赖英语课,学生如没有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上课不认真朗读,课后不会读,是根本不能完全掌握所学的单词和课文内容的。而且在农村,用英语交流的环境很少甚至可以说是没有,因此学生听、说、运用英语的机会很少,他们缺乏一个很好的英语学习的环境。 2.家庭教育的缺乏。从教十年以来发现至今农村很多家长不了解英语这门课程,家长与班主任沟通或询问学生时关心的都是语文、数学课上课时是否认真,成绩是否理想,极少有家长过问英语这门学科;而有些家长虽然了解并意识到了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但因为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对孩子起不了正确的引导,也不懂得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3.教师方面的影响。在新词汇或新句型的教学中,我们教师往往以实物或图片的形式来围绕句型展开大量的操练,学生也能非常自然地说出或读出板书上的单词或句子,但整堂课对课文文本的认读却偏少,回归到课文时发现相当部分的学生不会读课文。 4.学生自身的因素。有的学生连单词都不会读,齐读时只能假读或不读;而且学生在读英语时拖音很重,节奏性差,甚至还不整齐,这种现象在集体朗读时更明显。再加上农村的学生由于大部分家庭都缺乏录音机和电脑,“听磁带,读课文”的作业基本上都成了虚设,导致了学生基本不把读的作业当成作业。这些现象都影响了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加速了对知识的遗忘程度。 二、英语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1.教师良好的示范指导,激发学生朗读欲望。教师的良好示范,可以引起学生朗读的欲望。教师是学生最好的模范对象,作为教师首先要不断学习练习规范自身的语音语调,以优美动听的语音、语调来创设氛围,吸引学生,从而引起学生的朗读欲望。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教会他们正确运用升调或降调,注意重音、节奏和连读等,如:This is my pen.重音“my”与“pen”的不同赋予了句子强调的不同。 2.形式多样的朗读方式,让学生快乐地读。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注意力持续时间短、爱表演,教师要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积极运用各种手段,尽力让小学生保持对英语朗读的持续注意,还可开展形式多样的朗读,使学生乐于朗读,这样才不致因朗读形式的单一而使学生读得乏味。 朗读的方式分个人读和齐读两大类。个人读包括指名读,分角色读等。齐读包括全班齐读,分组齐读等。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和不同的朗读要求来决定采用什么样的朗读方式。在新授单词时,我们采用录音跟读,让学生模仿规范的语音语调;操练时结合手势让学生更好地操练升降调法。在对话教学时,一般采取分角色表演读,让学生以不同的声音语调、人物感情来读。在教学中也可以有意的地将所教内容编成朗朗上口的chant,强烈的节奏感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拓展课堂内容,使学生乐读,并乐于表现。 3.早读的有效利用,让朗读事半功倍。对于学生来说,清晨是最清醒、记忆力最好的时候。在这个时候读英语、拼读单词等,能在短时间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早读课上,教师能及时纠正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的发音错误和示范指导语音语调。在英语教学中发现,英语早读气氛越好的班级,学习效果越好。早读时大声朗读有助于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节奏感、还有利于英语语感的培养和单词句型的记忆加强。 小学是英语的初学阶段,教师要注意挖掘教材自身的资源,钻研教学方法,明确朗读的重要作用,在家长沟通配合的情况下,正确引导学生坚持朗读训练,养成良好而有效的朗读习惯,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帮助小学生们说好英语,学好英语。 参考文献: [1]王金敏.小学英语教学呼唤朗读训练[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7,(1). [2]沈丹莹.培养小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策略[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6,(5). [3]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3. [4]张霞.朗读与英语教学[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6). [5]周广明.重视英语朗读 提高学生语言能力[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