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英语杂志社 > 优秀论文 >

培养知识迁移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摘要】知识迁移能力是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解决新问题时所体现出的一种素质和能力,实现知识点之间的贯通理解和转换,有利于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有效性。教师通过对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学习,并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关键词】迁移能力 概括能力 问题情境 巩固练习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137-01 
  “知识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按其效果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两种类型,我们所说的迁移一般都是指正迁移。知识迁移能力是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解决新问题时所体现出的一种素质和能力,实现知识点之间的贯通理解和转换,有利于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有效性。 
  一、兴趣是迁移能力的根本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把兴趣当作一剂良药,来诱发学生的迁移能力。在教学中提高学生兴趣,首先,教师提高自身素养,用独特的个人魅力吸引学生,让学生喜欢自己。“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自身素质过硬,学生会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尊重,师生关系会十分融洽,学生才肯学和乐学。 
  二、双基是迁移能力的前提 
  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是根本,是数学解题的前提条件。在很多情境下,最基础的方法都是最直接的也是最好的方法。加强基础教学,是实现迁移的基本条件。如果没有数学知识的基础理论,那么迁移就好比镜中月、水中花。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重视双基,并且在练习时不断强化,领会数学基本概念是通向训练迁移的大道。教师用好课本中的例题,把课本上的例题详解,更能把例题进行拓展,举一反三,引导学生把同类题型掌握,真正实现从课本到课外的迁移。 
  三、高度概括能力是迁移的先决条件 
  迁移的本质实际上就是概括总结,越是基础浓缩的知识,它的迁移范围、迁移面就越广阔。数学思维发展等级标准之一就是一个人的概括水平,它在数学思维中占据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数学知识进行高度概括是迁移的先决条件。教师应在概念形成、解题练习、复习等过程中提高概括能力。另外,教师要倡导主动的学习方式,比如可以在学生中建立固定的数学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数学知识的课外学习,小组活动可以针对作业中的难题、错题、一题多解等进行研究,并派出代表讲解,评出最佳答案,强化高度概括能力。 
  四、趣味的问题情境是迁移能力的保证 
  教师要选取趣味的问题情境,多举生活中的实例,把数学知识迁移到现实生活中。数学中的许多定义、定理、原理都可以从生活中找到来源,并能应用到生活中去。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生活,把课本搬到实际生活中,实现数学理论知识的迁移,会让数学课亲切实在。当教师的问题情境充满趣味性、生活性,并且具有引入向往的悬念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高涨,学生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对所学知识产生极大兴趣,产生强烈求知欲,会对学生形成启发迁移。 
  五、巩固练习是迁移能力关键 
  学习数学的目的是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师在讲完一节课后,要选择性地布置一些练习题,帮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巩固所学知识,让学生形成自动化的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课堂学习中,学生会出现一些错误,改错的同时会带来进步。“错误”也可成为学习的一种资源,利用“错误”资源有助于防止负迁移,深化知识的掌握,促进正迁移的发生。 
  教师通过对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学习,并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乔俊霞.浅谈如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J].金色年华(下),2011,(4) 
  [2]陈东彦.数学建模(第二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3]胡雪芹.关注数学学困生,实施数学分层教学[J].方法交流,2013,(9). 
  [4]杨桂元.数学建模入门[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