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英语杂志社 > 优秀论文 >

多模态辅助支架式教学在大学英语写作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平台,将支架式教学理论和多模态教学理论结合起来,应用到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去,构建多模态辅助支架式教学模式,该模式兼具支架式教学和多模态教学两种教学模式的优势,能够有效地激发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写作的兴趣,提高写作教学效果。 
  【关键词】网络多模态 支架理论 大学英语写作 教学模式 
  目前我国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在高校,很多大学英语教师还是采取“布置写作任务、学生写作、批改打分、讲评、给出范文”这种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写作教学方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处于被动的、从属的地位,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没有调动出来,久而久之,学生们对写作课失去了兴趣,将写作视为一种负担。近年来,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发展,多模态教学和支架式教学渐渐兴起。针对目前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学方式陈旧、学生兴趣不高的现状,,本文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将支架式教学理论和多模态教学理论结合起来,应用到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去,构建多模态辅助支架式教学模式,以此来激发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写作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一、支架式教学理论 
  支架式教学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新的教学思想。该教学思想来源于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在认知发展的实际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个差距就是“最邻近发展区”,教学必须在“最邻近发展区”内。支架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最邻近发展区”内为学生搭好支架,也就是说教师为学生自己完成学习任务提供恰当的帮助和支持,使他们沿着支架向上攀登,使学生能够从实际发展水平穿越“最邻近发展区”,达到认知发展的潜在水平,成长为一个独立的学习者,最后教师撤离支架。简而言之,支架式教学是指教师通过支架(教师的帮助)引导着教学的进行,使学生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的知识技能,从而使他们进行更高水平的认知活动。 
  二、多模态教学理论 
  多模态教学的理论基础是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多模态话语是指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发展,外语教学环境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英语教学已从单一模态教学进入到多模态教学。在多模态教学中,强调把多种符号模态(语言、文本、动画、图像、音频、视频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引入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来,通过听觉、视觉、触觉等多感官刺激,使学习者体验真实的语言环境,提高教学效率。多模态教学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逼真、活泼愉快的学习氛围,能极大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三、多模态辅助支架式教学在大学英语写作中的具体应用 
  针对目前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令人担忧的现状,本课题组尝试将支架式教学和多模态教学结合起来,以支架式教学为主,多模态教学为辅,借助多媒体网络技术平台,进行多模态辅助支架式教学。该模式将兼具多模态教学和支架式教学两种教学模式的优势。一方面,支架式教学可以彻底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写作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自主学习的主体,在支架的帮助下,通过自主探索、相互协作,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多模态辅助教学,学生们能够体验到文字、声音、动画、影像、图像等交互环绕的学习语境,丰富多彩的多模态教学资源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激发学生对学习英语写作的兴趣,强化学习效果。 
  在多模态辅助支架式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作用是利用网络上丰富多彩的多模态教学资源为学生搭建好支架,让学生们通过这些支架一步一步地攀升,帮助他们跨越写作水平的“最近发展区”,从而达到一个新的写作水平。在多模态辅助支架式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中,教师要为学生们搭建好以下几种支架。 
  1.利用多模态教学资源搭建知识支架。教师在向学生布置完写作任务之后,就要为学生们搭建知识支架,知识支架包括相关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的示例与讲解,例如,如何拟定提纲,如何写好主题句,如何扩展段落等,此外,也可以给学生们讲解一些与写作主题有关的一些句型的使用,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找不到恰当的句式布局谋篇,因而写出的文章句式单调,简单句堆砌。教师在为学生们搭建知识支架时,要避免简单的、枯燥乏味的讲解,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平台实施多模态教学,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制作成多模态PPT课件,在设计课件时将文字、图形、图像、色彩、动画、视频、背景音乐等元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给学生带来视觉、听觉等多重美感,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相关写作知识和技巧的记忆力和认知理解能力。 
  2.搭建积极的心理支架。积极的心理支架是指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们的情感,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写作教学环境。心理学家认为,情绪占据着人的整个心理活动和实际生活,是整个人活动的动力。在教学中,学生们的情绪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项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随时观察学生们的精神状态和写作情况,适时地鼓励、赞扬他们,在同学们写作遇到困难时,给予必要的帮助,使他们在写作过程中自始至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另外,教师在搭建心理支架时一定要注意给学生们布置的写作任务难度不宜过大,应在学生们写作水平的“最邻近发展区”内设置写作任务,否则就会引起学生们焦虑、紧张、烦躁等消极情绪;此外,题目的设计也很重要,设计作文题目时要充分考虑学生们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一般来说,布置的作文题目应尽量贴近学生生活、贴近时代,能够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这样学生们就会乐于学、乐于写,自始至终保持精神饱满、兴趣高涨。 
  3.搭建“生生互动”支架。对于支架式教学来说,同伴之间的合作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同伴之间在相互协商、相互帮助、相互讨论中达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比较全面的理解,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建构,因此,在支架式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搭建有效的“生生互动”支架,通过“生生协作”,共同探究,提高学生们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