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英语杂志社 > 优秀论文 >

立足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摘要】创新人才是二十一世纪祖国建设的急需人才,而思辨能力是创新人才的必备能力之一。在传统的英语阅读课教学中,教师对培养学生质疑、分析、推理、判断、创新等方面的思辨能力重视不够。本文尝试在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中通过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设计开放性问题、设计读后生成任务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关键词】高中英语 阅读教学 思辨能力 
  “思辨能力”起源于英文短语critical thinking。critical thinking通常被译“批判性思维”,但文秋芳等(2009)认为“批判性思维”一词不能准确反映critical thinking的确切含义,而主张采纳“思辨能力”这一译法。因此,本文在论述过程中对两者不作区分。本文所讲的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就是要让学生学完课文后,避免被动地、无筛选地全盘接受所学内容,而是要能凭借自己的社会背景知识、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质疑、分析、推理、判断、想象和创造等。下面,本人将着重谈谈在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一、提高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在目前的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例如教师的教学习惯、教学进度等,提问题几乎是教师的专利,而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基本上是被“牵着鼻子走”,无法主动质疑和思考,这与新时期人才培养的目标是格格不入的。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教师应主动转变角色,由传统的讲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着,把学习的主动权和时间交给学生,逐步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培养他们针对课文的标题、内容、语言、结构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处理SEFC Book 1 Unit 1 “Anne’s Best Friend”一文时,本人一开始就问了一个引导性的问题:What questions will you ask about the title? 经过短暂的思考之后,学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问题:“Who was Anne’s best friend?”,“Was her best friend a person?”,“What happened to Anne and her best friend?”,“Why was the friend her best one?”。提完问题之后,学生已经迫不及待地想阅读课文了,因为他们急切地想证实作者写的内容是否与自己提问的内容相一致。如果相同,他们就会很有成就感;如果不同,学生则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出自己未曾想到而作者却写到的内容,以开阔思路,活跃思维。 
  又如,在处理SEFC Book 2 Unit 4 “How Daisy Learned to Help Wildlife”一文时,有的学生对“So the government decided to help. They allowed tourists to hunt only a certain number of animals if they paid the farmers.”这部分内容产生了质疑。他们认为:“It’s still merciless to allow tourists to hunt if they pay the farmers. Animals shouldn’t be hunted at all.”针对这个疑问,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有的学生说:“Farmers hunted animals only because they were poor. If they had enough money, they wouldn’t hunt any more.”另一个学生补充说:“If hunters had to pay to hunt , they wouldn’t hunt so many animals because it cost too much.”在激烈的讨论中,学生既对课文加深了理解,又训练了思维,并逐步养成了主动质疑,主动分析并解决问题的习惯。 
  二、设计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判断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常常会设计一些有助于文章表层理解的问题,如细节理解题、主旨大意题等。而笔者在教学中更注重的是一些深层次的、开放性问题的设计。选择合适的时机,针对学生的情感态度、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等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不仅能达到升华文本内涵的目的,而且可以为学生提供自我构建、相互借鉴的机会”,并使学生逐步形成分析、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例如,在处理SEFC Book 2 Unit 1 “In Search of the Amber Room”一文时,为了让学生能自主地表达对某一问题或现象的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笔者适时地设计了如下开放性问题:Is it worth rebuilding lost cultural relics such as the Amber Room or Yuanmingyuan in Beijing? Give your reasons. 针对这个问题,学生各抒己见:有人认为重建这些文化遗址是值得的,因为它们可以向世人重现这些遗址的辉煌,能让世人了解那段历史,了解当时的生活;而另一些人则认为重建这些遗址耗资巨大,不值得,不如把资金用于帮助贫困山区的人们改善生活条件、治理环境等更需要的地方。 
  又如,SEFC Book 2 Unit 2 中的 “The Story of Atlanta”一文,文章浅显易懂,上课时无需花太大力气去理解课文,关键是要让学生通过阅读这个故事去思考一些能引起他们共鸣的问题:① If you were Hippomenes, would you run against Atlanta? ② How do you think Atlanta felt when she discovered Hippomenes had had help from the Goddess of love? If you were Atlanta, would you agree to marry Hippomenes? 针对第一个问题,多数学生表示不会与Atlanta比赛,因为这样做胜算小,危险大;一部分学生则认为为了自己爱的人宁愿去冒这个险。对于第二个问题,多数学生认为Hippomenes的做法是一种欺骗,不会与他结婚;有些学生则独到地认为自己会义无反顾地与他结婚,因为Hippomenes这么做也是因为他太爱Atlan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