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研究以建构主义理论、掌握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为基础,对国内外英语教师角色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教师角色所包含的内容以及各种影响教师角色的因素,提炼高职英语教师角色相对应的特征及细分角色的演化过程,重新定位信息化环境下“翻转课堂”中高职英语教师角色、构建新角色模型,为高职英语教师角色的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翻转课堂 高职英语 教师角色 一、研究背景 1.“翻转课堂”的发展过程。随着互联网技术、数字化策略、学习技术、社交媒体技术等各种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一种重要课堂教学技术变革——“翻转课堂”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并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的Jon Bergmann和Aaron Sams首次在高中化学课上尝试让缺课的学生在家观看教学视频,在课上由教师讲解作业的教学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并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2011年,孟加拉裔美国人Salmankhan创办了Khan Academy(可汗学院,罕学院),免费提供优质教学视频,降低了教师在教学中实施“翻转课堂”的难度,推动了“翻转课堂”的发展。2011年后,随着Moocs亦称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在全球教育领域的崛起,“翻转课堂”在实施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早期的课前观看视频、课上老师讲解的“翻转课堂”相比,慕课更重视“互动与反馈”,提倡建立“在线学习社区”。 2.“翻转课堂”的定义及特点。所谓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就是在信息化环境中,由教师提供视频教学资料,学生在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再由师生在课堂上协作探究、共同完成作业答疑,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结构,翻转了原有的“教师课堂上课,学生课后写作业”的教学结构,重新建构了“学生晚上自主学习新的知识,白天在课堂在教师的辅导下参加课堂活动,完成知识吸收与掌握的知识内化过程”的教学结构,形成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知识吸收与掌握的内化过程、在课堂外完成知识学习的新型课堂教学结构。“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转课堂”更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教师给予学生的个性化指导,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观念中讲台上的主讲者,转变为教学过程中的指导者、组织者、助教和辅导员。 3.英语教师角色的定义及其在“翻转课堂”中的作用。“角色”一词在汉语词典中的定义是演员扮演剧中人物,或是比喻生活中某种类型的人物,也指工作中一个环节、一个部分。“教师角色”包括以下三种含义:一是教师的行为;二是教师的地位和身份;三是对教师的期望。对于高职英语教师来说,传授语言技能和文化知识是教师的核心角色。而英语教师角色是教师在外语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目标不同、教学方法不同而介于学生互动所形成的不同教学作用的统称。 该课堂形式首先被应用于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实践中,国内外的学者们通过研究和实践证明“翻转课堂”的理念也可以应用于职业院校层次的英语教学课堂上。教学活动能否获得成功离不开学生的配合,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层次或是课程的操作流程都不是“翻转课堂”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推广的障碍,教师角色转变和准确定位是此项教学改革成败的基础和关键。未来的高职英语教学应该是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慕课、微课与翻转课堂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教师担任的不同角色对高职英语学习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未来的“翻转课堂”也对高职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英语教师角色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学者对外语教师的角色的研究主要从三个角度展开。 一是从教学法变革的角度,分析英语教师在不同教法中的角色和作用。Harmer(1983)认为外语教师的角色为控制者(controller)、评估者(assessor)、组织者(organizer)、提示者(prompter)、参与者(participant)和知识源头(resource)。Voller认为在帮助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英语教师扮演的最重要的三种角色分别为促进者(facilitator)、指导者(counselor)和知识来源者(source of knowledge)。Wells(1993);Hall(1998);Hall& Walsh(2002)在课堂师生互动中研究了语言教师的角色。Richards and Rogers(1986)所著的《语言教学的途径和方法》,Breen and Candli(1980)发表的《交际语言课程的要领》,Widdowson(1987)发表的《教师和学习者的角色》;Tudor(1993)发表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中教师的角色》等论文和著作中都体现了这一角度。 二是研究教师信念(belief)对英语教师角色的影响。教师角色信念系统对教师在语言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教与学产生巨大的影响;与此同时,学者们普遍认为:教师信念受到文化背景的影响,因此西方语言教师的信念可能和亚洲语言教师的不相同。研究教师角色信念的代表作主要有:Williams and Burden(2000)所著的《语言教师心理学》,Richards(2001)所著的《超越专业技术训练》,Brindley(1984)所著的《成人移民教育研究的需求分析和目标设定》。 三是从文化角度出发,对比东西方文化中教师角色的不同之处。他们(Watkins & Biggs,2001;Holmes,2005)认为东方教师倾向于专制主义(authoritarian),不善于沟通(antisocial),善以考试为主、以大量信息大量记忆等方式进行辩证法实践论证(dialectic approach)。西方教师通常被认为是课堂教学中的促进者(facilitator),组织者(organizer),友好的评价者(friendly critic)(Pratt,1991;Cortazzi & Jin,2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