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针对当前高中英语听说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教师要以英语学习活动观为指导来设计高中英语听说教学活动,并阐释了英语学习活动观的特征,提出了高中英语听说教学活动设计要遵循的四个原则,并结合笔者执教的一节听说公开课,阐释了如何设计和实施听说教学的听前、听中和听后活动,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
关键词:英语学习活动观;听说教学;活动设计
作者简介:杨琼,浙江省建德市新安江中学。
一、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英语学习活动观是指学生在主题意义引领下,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使学生基于已有的知识,依托不同类型的语篇,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内涵理解、多元思维发展、价值取向判断和学习策略运用。这一过程既是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整合发展的过程,也是文化意识不断增强、思维品质不断提升、学习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语言学习是以主题意义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以活动为途径的整合性学习。
教师应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视角重新审视课堂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为学生设计有情境、有层次、有实效的英语学习活动。但是目前的高中英语听说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一)只重视听的结果而忽视听的过程
有些教师因为课时紧,只教授课程内容所涉及的新单词;把听说训练当作作业,让学生课后完成;课堂上让学生听几遍录音,教学方式局限于“听录音—做练习—对答案”的层面上。教师关心的只是答案是什么,而不是为什么学生不能得出答案,没有将听力内容转化为听后产出活动。
(二)教学环节不连贯
不少教师有设计听说教學的意识,也设计了若干教学活动,但在教学实践中,由于缺乏主题意义的引领、必要的衔接与过渡或者因教师自身的语篇知识不足,导致教学环节之间缺乏逻辑关联,使得课堂结构松散、凌乱,教学主线不清。
(三)语言输出流于形式
很多教师虽然在听后设计了说的产出任务,但是缺乏必要的内化环节,比如没有针对听力文本建构新的知识结构或缺乏对目标功能句进行充分训练,导致学生无法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说的任务往往流于形式。
上述三种常见的教学问题都是由于缺少课堂教学活动或者课堂活动设计不当引起的,利用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导教学能使教师有效解决以上问题。
二、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活动特征和听说教学活动设计原则
(一)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活动特征
英语学习活动观视角下的课堂教学活动主要有三个特征: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综合性主要是指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和语言技能的整合性”。课程内容即教学内容,包括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英语学习活动观强调主题意义的引领和课程内容的整合性学习,将知识学习与技能发展融入主题、语篇、语境和语用中,实现语言、文化、思维的融合。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看、写等方面的技能。听、读、看是理解性技能,说和写是表达性技能。在语言运用过程中,各种语言技能往往不是单独使用的,理解性技能和表达性技能可以同时使用。关联性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关联学生的生活、关联学生已有的知识以及活动之间的关联。关联学生的生活是指语境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关联学生已有的知识是指教学内容要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活动之间的关联是指教学活动要相互关联、有内在逻辑,要考虑活动的整体性,形成活动链条。实践性可以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去理解。首先,实践性是指情境设置要真实;其次,需要体现学生的语言交流与互动;第三,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语言输入行为,而且要关注他们的语言输出行为。
(二)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听说教学活动设计原则
1.深入研读语篇,明确教学目标。语篇研读是教学设计的起点。研读语篇就是对语篇的主题、内容、文体结构、语言特点、作者观点等进行深入解读,即搞清楚以下几点:what(语篇的主题和内容是什么)、why (语篇的深层含义是什么)、how(语篇具有什么样的文体特征、内容结构和语言特点)。上述五个角度、三个层面是教师解读文本的入手点,同时教师应基于学情找准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难点,并思考如何解决。研读语篇为设定教学目标奠定基础。
2.基于主题意义,设计听说教学主线并建构结构化知识。听说课的教学设计应体现英语学习活动观所提出的“以主题意义为引领”的理念,从听力内容输入到口语表达输出的各个环节都应当围绕同一主题进行。教师要在教学中引领学生围绕主题意义,通过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信息,并利用信息结构图或思维导图等工具建构基于语篇主题的结构化知识,为深入探究语篇的主题意义、实现迁移创新提供条件。有效的主线教学活动设计能使听说教学活动始终围绕主题进行,减少次重点和非重点的内容,能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听说学习能力和课堂效率。
3.形成严谨的活动链条,注重活动的关联性和指向性。教学活动不仅要围绕主题意义,而且活动与活动之间要关系紧密并具有连贯性。第一个活动是第二个活动的前提,第二个活动是第三个活动的阶梯,并依次顺延下去,层层铺垫,环环相扣,形成一个活动链条。活动之间思维层次要有递进,而且主题意义也要提升。听说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考虑听前、听中和听后活动之间的衔接过渡,还要认真分析听中各环节的内在联系,要充分考虑听力输入与口语输出内容的相关性和一致性。聚焦主题意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由浅入深、由输入到输出的活动链。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指向教学目标,在活动的过程中落实教学重难点。
4.搭建语言输出支架,帮助学生有效表达。就听说教学,尤其是口语教学而言,,学生不仅需要情境支撑,也需要语言支撑。语言支撑既包含话题词汇和语法结构,也包括功能项目和口语表达策略。功能项目是为了具备某一社会交际功能而建构的特殊的语言结构,比如问路、自我介绍,预订酒店等。口语表达策略即口语交际策略,包括如何开场、维持对话、澄清、协商、提出建议或劝告等。为了保证学生口头输出的质量,有必要对支撑性语言进行教学和训练,然后再引导学生口头输出。
2022071623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