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语是世界通用语言,各国都开始学习并使用英语。随着英语的逐渐普遍化,不同地区也产生了具有本地特色的英语,中国的中式英语也是其中之一。中式英语是一种畸形英语,但是却依然在我国被广泛运用,并在与外国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地位日渐升高。中式英语在我国运用最多就是翻译领域,本文就中式英语在翻译中的实际运用进行了研究分析。 【关键词】中式英语 翻译 实际运用 中式英语是中国语言文化对英语的影响结果,这种英语并不合规范,也不符合英语语言习惯,但是现阶段却在我国被广泛运用,尤其是翻译中,普遍出现中式英语的现象。因此,了解中式英语和其在翻译中的实际运用,以规范我国的英语语言学习及使用,已经成为新时代需要重点关注的课题。 一、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语言的沟通成为国际上共同的问题。英语是国际上的通用语言,现今每个国家都在学习,我国也早在国内开设了英语课程。但是由于东西方文化差异比较大,语言表达方式、思维习惯都有较大差别,所以在进行英语交流和写作时,出现了许多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英语,也就是中式英语。 有学者认为,在翻译中出现中式英语的主要原因分为两点。一是对原文理解不透,二是对英语的特点不熟,沿用汉语的搭配和结构。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性,中国人在进行英语语言学习的过程中,运用固有的思维方式和汉语语言习惯,是不可避免的学习过渡阶段。 二、中式英语在翻译中的常用翻译方法 1.直译。直译是中式英语翻译中十分常见的一种翻译手法,这种方法需要配合翻译原文。例如对“闪婚”进行直译,翻译成“Flash marriage”。这种翻译形式将中国特色明显的展现出来,十分容易引起读者的错误理解。 2.阐释性翻译。在翻译中,如果一些内容不能用直译来翻译,或是找不到能够与原文中文词汇相匹配的英语词汇,就可以利用阐释性翻译。例如:“经济适用房”,利用阐释性翻译可以翻译成“Affordable housing”。 3.创造性翻译。对于中国的一些流行词语,在英语中找不到相应的词汇,就可以利用创造性翻译。根据英语语言特点,遵照英语翻译原则,讲中文词汇所要表达的意思或是形态特点,利用语音的方式表现出来,并带有一定的幽默性,达到创造性翻译的目的。例如“给力”一词,利用创造性翻译,翻译成“Gelivable”。 三、中式英语在翻译中的实际应用 1.词汇。在翻译中,不一定每一个中文词汇都有与其相匹配的英文词汇,也不一定每一个中文词汇都只有一个与其相匹配的英文词汇,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要求翻译者必须要根据原文的内容,找到符合语境的英文词汇,并需要注意其具体用法。在翻译中时常会出现逐字翻译的情况。例如在英语作文中时常会用到的“learn knowledge”,一般在表达学习知识的时候都会用到,但其实这一词汇并不是标准英语,而是中式英语,规范的表达应该是“gain konwledge”。再有被改编成美剧的《甄嬛传》中,令人记忆深刻的“一丈红”,被翻译成“give you a red”,这种直译过来的意思不能充分表达中文词汇中的具体意义,西方国家人们在观看时并不能深刻理解其含义。正确的翻译应该是将其中抽象的刑罚特点体现出来,翻译成“give you the Althrea rosea”。 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经常出现修辞不当的情况。经过翻译的内容不能够将原文中的意思充分表达出来,,忽略了原有语句中的文化特点和寓意,使读者无法了解原文所要表达的真实意思。例如中文中常用到的“红人”,是指深受上级喜爱的员工,中式英语会直接翻译为“red man”,读者完全不能理解其中表达的含义,其真正规范的英文翻译应该是“a favorite with somebody”。 在翻译中,翻译者常常会忽视中英文截然相反的表达顺序,因此经常会出现中式英语的情况。例如生活中十分普遍的“东南西北”,正确翻译应该是“North South East West”,而不是按照中文的顺序翻译成“East South West North”。 2.词组。在我国汉语中有着很多语义重复的成语,例如:冷若冰霜、山穷水尽等词语。但是在英语语言中,却不赞同利用语义重复的词语。例如在翻译句子“她冷若冰霜的瞪了他一眼”时,如果按照中式英语会翻译成“She as cold as ice and frost to him”,显得的句子十分冗长累赘,正确的翻译应该是“She give him a frosty stare”,句子精良,并能准确的表达出原文所要表达的意思。 在翻译中还需要注意语义冲突的情况。意义冲突的辨别具有一定难度,因此需要翻译者能够熟练的掌握其中的规律。例如在翻译句子“种植庄稼和葡萄”时,中式英语会翻译成“raise crops and grapes”,其中“raise”只能跟动物有关的名词搭配,所以应该翻译成“grow crops and grapes”。 3.句子。由于中西方句结构特点具有差异性,因此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需要注意这一特点,及时进行调整。例如语序、主动结构和被动结构、主语使用的人称倾向与物称倾向等。在中文句子结构中,通常习惯于将核心词放在句子后段,将修饰语前移,而在英文句子结构中则恰好相反。同时还要注意句子中主语的变化,不要将中文主语翻译成英文的主语,以免出现人称错位的情况。 在进行句子翻译的过程中,还需注意替代的问题。汉语的句子结构与英语并不相同,因此翻译人员需要注意避免语句中重复和累赘。例如在汉语中经常反复使用的名词,在英语中用代词、短语或省略来表达。 4.语法。中文与英文在语法上有很大差别,在翻译中也经常会发生语态方面的错误。在中文句子中,主动句具有直截了当的特点,在文章中常常会用到主动句,而在引文中,被动句则更为常用,翻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特殊注意语态的变换。在汉语中并没有英语中的单复数和时态,因此在翻译时,很容易将其忽略。例如翻译句子“我当时在纽约”,如果忽略时态,就会被翻译成“I`m in New Yor k at the time”,应注意英文中的时态,将“am”改成“was”。 |